曝光企业食品安全问题的目的,是督促其“改过自新”,为消费者提供优质、安全的产品,而不是“一棍子打死”。
▲华容县一家芥菜加工厂近期建好的标准化腌制池。新京报资料图
据新京报近日报道,最近,湖南华容县曾因“土坑酸菜”事件被紧急叫停的32家芥菜加工企业中,有11家已通过整改验收复工复产。这引发关注。
今年央视3·15晚会上,湖南岳阳市华容县多家企业加工“土坑酸菜”引发关注。随后,涉事企业被责令停工停产。岳阳市多部门组成联合执法队伍,对全市腌制酸菜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排查,对市场上的腌制酸菜产品开展全面溯源调查。而当地的相关企业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。
但是,随着整改的逐步完成,摆在当地面前的另一个问题是:在全面叫停“土窖”腌制池之后,全国芥菜产量最大的华容县,要如何进一步发展芥菜加工产业。尤其是在疫情背景下,这个问题变得更加迫切。
有企业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,“我们现在必须要生产,从田间地头到工厂,这个过程必须要有检测报告,带着报告上市、上架。”带检测报告复产,体现了当地企业全面落实整改要求,欲涅槃重生的决心和信心。对此,市场在经过必要的检验之后,也不妨给其一个重新发展的机会。
其实,市场和舆论最担心的还是品控问题,对此,当地政府已采取了不少措施。比如,除了对已经复工复产的企业加强监管力度,确保食品安全标准得到严格遵循,还制定了当地芥菜产业发展规划,计划三年新建标准腌制池30 万立方米。同时,当地还和国内大型腌菜龙头企业洽谈,希望在技术及市场开发方面有所合作。这些举措都是有力保障当地酸菜产业走上正轨的重要基础。
华容芥菜腌制作为当地支柱产业之一,其中凝结了当地各方多年的心血与努力。一家企业乃至一类产业的背后,不仅关涉地方经济的发展,也关系到就业岗位的供给,影响到不少人的收入和生计。
据报道,由于今年的酸菜难卖,收购价格只有往年的六成,除去租用土地、施肥和人工成本,很多种植户面临亏损的困境。“土坑酸菜”风波后 ,“13万从业者如何自救”的话题也一度引起舆论广泛关注。
当前,在疫情延宕反复的影响下,企业生产经营本来面临不少困难,一些地方的就业等民生问题亟待解决。酸菜产业作为当地的支柱产业,承担着保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,也是保就业、保民生的重要支撑。
因此,在当地企业所生产的产品符合相应检测标准后,市场和消费者也不妨对其抱以宽容和善意。毕竟,曝光企业食品安全问题的目的,就是督促其“改过自新”,为消费者提供优质、安全的产品,而不是“一棍子打死”。
当然,这首先要求,当地要摒弃落后的生产操作方式,走标准化、规范化、更安全卫生的发展路径,这是任何一家食品企业都应守牢的市场“规矩”。当地相关企业正好可以借此机会,把酸菜的生产地由传统的土坑挪到标准腌制池,从而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。
在这样的前提下,市场当然可以对其予以认可和接纳。这是给困境中的地方产业一个机会,也是保持市场开放有活力的重要因子。
撰稿 / 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
编辑 / 马小龙
校对 / 赵琳
发表评论
维护网络环境文明,请理性发言
网友评论
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